當家長不到四年的時間,照顧孩子的過程中,自己也同時回顧原生家庭及童年生活,彷彿是孩子帶著我一起成長。時空背景的快速更迭,上一代的教養方法需要調整。身為雙薪小家庭,父母都需要工作、都在乎自己的職涯,而每個人的時間跟資源卻有限,家庭的分工合作當然不同於上一代的模式。
一直覺得教養是一件主觀且需要尊重的事,一百個家庭有一百種價值觀、也有一百種教養方法,有太多科學實證尚未能回答的問題。每個小孩都是獨特個體、每個家庭支援系統不一樣等種種變數,更不可能有一概而論的教養公式。這次來上課,我期望的是聽到前輩們分享不同的經驗。
聽眾的組成,女性比例55%,平均為 36.5+-4.5 歲,中位數為37歲,我算是低於平均年齡的聽眾。其中我最期待的是兩位年輕人「啾啾鞋」跟「博恩站起來」的部分 ( 覺得蔡校長請這兩位年輕人來分享很有創意! )。
自學潮流
白映俞醫師分享孩子在現有教育體制內,對學習感到無聊,考慮過是否跳級?資優班?最後選擇了自學,透過大量閱讀、看電影、動手實做、在生活中展現知識的實際用途等多元學習方法,重拾對學習的熱情。
「你不會從不喜歡的人身上學到東西」,這句話很受用。如果帶著孩子學習的是他最喜愛的父母,那麼學習效果一定特別好。
姚侑廷醫師讓我知道原來嘉義的自學風氣這麼低迷,走上自學這條路需要更多勇氣。如果孩子無法快樂學習、無法接受單一的教育制度,家長也有能力將他拉出體制外持續學習,自學就是一條可以嘗試的路。如果要自己教,首要先評估是否有足夠時間,也需制定出教學規劃。
光速時代
時代改變得越來越快了,上一代的觀念在這一代可能淘汰,這一代的觀念可能數年後就被翻轉。
啾啾鞋跟博恩站起來是這次講者中,跟我比較像在同一個世代的人。雖然我的職業比較老派 ,可能是年齡差距不多,有些觀點讓我特別有共鳴。甚至他們所說的歷程,就是幾年前的我才剛經歷的 (
我喜歡啾啾鞋的「冷知識」系列,常讓我有「哇,怎麼之前都沒有注意到」感覺,也很好奇他怎麼尋找生活中做影片的靈感。這次他的分享,發現他在做自己的同時也是很實際的,除了替自己設立停損點,點出YouTuber的甘苦談,需要規律產出影片、沒靈感也要擠出來、熬夜製作影片、不知道撐不撐得過前期的幾乎沒收入。每種行業有其辛苦的地方,只有真心熱愛所做的事,才能走得久遠。
而博恩則是喜歡創作「笑話」的comedian,他把笑話拆解成「期待」和「驚喜」,先有Setup再有Punchline。
當我聽到他說創立台灣吧的目的是「用影音內容,讓未上大學的人了解自己的興趣」時,就知道他也曾走過迷惘的那段路。高學歷並不代表知道清楚自己想發展的方向,很多人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,或者在學歷的門檻之上,可能的更多選擇機會。
優質陪伴
教養下一代的過程,如果不刻意去學習,很多人都會複製原生家庭的模式。陳畊仲醫師分享自己是在權威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,在當父親的過程如何一步步尊重孩子 (以往時代很多父母都不將孩子視為獨立個體,只有聽話,沒有對話)。
蔡明劭醫師則分享自己是家庭經濟主力的情況下,如何兼顧事業發展和父親的角色。只是,如果家長兩人都對發展事業很有興趣,在每人的時間及心力有限的情況下,家庭事務、養育小孩、或工作上,勢必得有所取捨。
葉澐端醫師分享夫妻共同經營診所及家庭的經驗,減少夜診、假日診,保留更多時間給家庭。另外依照專業客群不同來安排診次也可以讓工作更有效率。
對孩子來說,家長的陪伴是最重要的,而優質的陪伴更是忙碌時放在首位的選擇。
體制教育
呂祐吉老師在接觸擁有充足資源和機會的學生過程中,認為值得學習的有:建立自信與溝通能力、讓孩子自我管理、家長給孩子的界限明確,而在界限內讓孩子保有自由。陳三奇醫師分享自己的孩子在進入資優班後,彷彿得到了公立教育的彩蛋。資優班的教育理念可以依每位獨特的孩子建立自我認同,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,讓學習是快樂的事。(
蔡依橙校長分享:父母才是教育的「主導者」,學校是「協助者」之一。父母請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教育部長,若長遠的目標是讓孩子能獨立行走世界,就要讓孩子擁有核心價值的能力。Combo技三連發,讓每件事串連學習,效益更好。
謝謝各位講者帶來精彩的分享,願大家都能成為更好的家長,陪伴孩子一起快樂成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