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【一談就贏:MTa 工作坊】課後心得



一套來自英國的MTa Learning公司所開發的MTa Insights教具及活動,讓參與者從中學習職場技能,如團隊溝通、團隊合作、問題解決、提高績效等。

這些職場共通技能很重要,而我身為醫療工作者,過去卻鮮少接受相關的教育訓練。

標榜Experiential learning,也就是Learning by doing,這一點很吸引我。

孩子從小在玩樂中習得許多重要技能,若成人也能透過教具實際體驗操作,我認為更能心領神會的有效學習。


仿公司各部門運作的活動設計


上午的活動,是隨機指派進行個人任務,再由兩人為一小組單位共同完成半成品,再由多個小組合作完成共同最終成品。

我剛好擔任口述( 出一張嘴 )為主的一方,第一回合與搭配夥伴互相溝通,我們都覺得接近完成組裝了,在檢核階段卻無法釐清到底是哪裡不相符。
(一直聽到場邊鼓勵快完成了,但還是差一點,更不知道差的是哪一點)

第二回合,我拿到一張連我自己也不好理解的半成品樣貌,該怎麼描述才能讓我的夥伴正確組裝呢?人與人間的會錯意常來自於模糊的言語,用詞精準是我平常就會下意識考量的,而此時卻有種「話到用時方恨少」的力有未逮感。最後在我們單位小組半成品仍需調整的狀況下,加入更多人檢視組裝,終於順利共同完成最終成品。

你也許無法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,也不能選擇合作的對象。而這樣的情況下,依然能透過團隊溝通與合作,協力完成我們的共同工作目標。


團隊衝突與分工合作


在其中一個活動,我們積極想追求高分,但最後卻是連基本分都沒拿到,令人挫敗。檢討結果為小組尚未達成共識,沒有設定具體目標、討論達成目標方法,就開始埋頭拼湊,就在一陣混亂中時間用盡,也才開始觀察對手做法。

現在想想當時:沒有掌握時間、團隊的策略沒有擬定、更沒有觀察其他競爭對手(別組)的進度及作法。閉門造車,最後車子解體開不出門。

參加者都是接受過一談就贏思維班課程的學員,此兩課程的許多核心思維是一致的。團體內部的衝突勢必會有,差別在於如何處理衝突。當大家想法不一致時,是各自為政、先搶先贏、先動手做再說,還是先統整方向與方法、再動手操作?而事情進行的方向不如你所願時,是選擇強力制止、勉強配合、袖手旁觀、還是等到事情不順利才提出你的看法?

團隊是由多人所組成,溝通是多對多的,你說的話能夠精準傳達嗎?有考慮到每個人的認知差別及接受範圍嗎?而接受到的人能有所反饋並願意執行嗎?

每個人都知道要團隊合作,但一轉身是否又無意識地埋頭苦幹呢?


突破框架


框架的可怕在於:沒有意識到自己已在框架之下。

遊戲規則隨時會改變,細節一直很重要,當心又再一次被自己的既定想法綁架。

最快跳脫框架、抓到規則關鍵的人或組別就能奪得成功先機。


從我到我們,成功不必在我


什麼樣是一個好團隊?

課堂開始是分組活動,你有機會課前先了解將成為組員的對象。隊友當然很重要,但可以選擇自己的隊友組成,會更有利於學習嗎?

我喜歡團隊由不同特質的人所組成(與我欣不欣賞此特質無關),越多樣性的成員組成,讓整個團隊更彈性,能應對更多面向的工作,可能激盪出更精彩火花。

此次與夥伴在分工合作前,大致互相表白各自的強項與弱項,發現我們這組非主打技術組裝操作(偏手殘)。但人都有進步的潛力,手殘也能有熟能生巧的進步空間。

緊湊的一天課程,與同一小組隊友的相處模式是倒吃甘蔗。上半場我們一路落後,士氣連帶影響,但大家沒有放棄,把自己分配到的責任盡力做好。

在最後一場活動,印象很深刻,一邊風險評估,一邊討論如何訂定下一回合的目標。在過程中感受到團隊漸漸凝聚的力道(也有可能是我自己感覺良好,哈),我覺得我們是倒吃甘蔗的小組,真希望能多幾個活動,也許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。



(最後的大家,樂在其中)